在近日舉行的2014年全國衛生計生科教工作會議上,國家人口計生委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谷翊群介紹,我國百萬以上人口民族的生殖健康基礎數據信息在“十二五”期間可基本摸清,這將為我國未來人口發展戰略提供科學數據支撐。
據介紹,“十二五”期間,在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的支持下,該所課題組對漢族和人口排位前18個少數民族人群進行生殖生理基礎數據的調查和測試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漢族和10個少數民族男性生殖信息的采集,預期將獲得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6大行政區劃地區的漢族和18個百萬以上人口少數民族不同發育階段(青少年、青壯年、中老年)標志性的生殖生理常數和相關基礎生理數據。
專家指出,了解中國不同人群生長、發育、成熟、生殖過程中的基本生理、心理、行為等方面的特征和規律,掌握中國人群生育繁衍的特征信息,對我國人口和健康科技服務工作具有重要科學價值和實用意義。
該所同時建立了覆蓋全國的育齡夫婦妊娠風險評估監測網絡(PRAMN)和先天性疾病再發風險評估監測網絡。截至2013年12月,通過PRAMN已實現對2145萬育齡夫婦從孕前隨訪追蹤到最終妊娠結局的長周期監測,其中分娩嬰兒240萬名。這也是世界上首個超大型妊娠風險監測隊列和先天性疾病再發風險監測隊列。